AI幫幫忙─提升學生寫作能力(備課篇)

文:張芳嫺老師 本文重點摘要 你GAI了嗎? ChatGPT在2022年底發布後,生成式AI(以下簡稱GAI)開始蓬勃發展,在教育界也投下了不少的震撼。短短的兩年,各種GAI出現,越來越便利的設計與發展,讓人有著再不跟上,就要被淘汰的緊張感。身為國小老師,雖然不一定要提早跟學生介紹GAI(因為目前市面上的GAI建議13歲以上再使用),但一定要試試用它來協助我們備課。你會發現,GAI不但不會取代老師,還能協助你將課程深化。 一個13歲以下可以用的GAI 這學期(113年9月),因材網開放讓所有的學生能透過平台使用e度(結合GAI的學習夥伴)。因材網的e度分兩種,一種是通用型,一種是學科型。經過平台的設計,e度會運用蘇格拉底式的方式協助學生學習。與一般市面上的GAI不同,它不會輕易的直接給答案,其中的寫作精靈更是令番茄老師驚喜,因為它像一對一的家教老師一樣,慢慢的引導學生梳理自己的思緒,給學生寫作上的建議。所以,番茄老師決定讓學生利用寫作精靈來修改自己三年級的作文,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 讓GAI來幫幫忙 有了想設計的課程與想達到的教學目標,如何開始備課就很重要。以往,我們常常只憑著自己的專業來備課,但卻不知道是否恰當。或者是在思考與設計還沒成熟之前,我們有時會不知道怎麼開始,也不太好意思找別的老師一起共備。這時候GAI就是一個好幫手。這次的「AI幫幫忙」課程,番茄老師鎖定了三年級學生的校外教學──傳藝之旅遊記。當時利用康軒三上第八課「安平古堡參觀記」來引導學生學習遊記寫作,之後搭配校外教學讓學生產出的一篇遊記。四年級時,學生的課本(南一四上第七課到此「藝」遊)碰巧也有一篇作者參訪傳藝後的遊記。所以結合學生的國語課,番茄老師設計一系列的課程,來引導學生在課文教學後,學習作者的寫作技巧,再運用因材網的寫作精靈修改這篇遊記。盤點學生要完成這樣的課程需要具備兩大能力,一個是理解文章的寫作手法並遷移到寫作上的能力,一個是運用關鍵提問與GAI對話的能力。那麼,結合GAI的備課可以怎麼做呢?番茄老師試著將不同的GAI運用於文本的分析與評量工具的設計。 [文本分析] 番茄老師的做法:1. 先依據自己的學科專業先進行文本分析,分析學生四年級的這一篇課文(南一四上第七課到此「藝」遊)的寫作手法,並鎖定想要引導學生學習的教學點。2. 再運用GAI(Gemini)更進一步的進行文本分析,並透過GAI的建議來檢視自己預設的教學點。以下是與GAI對話的紀錄: 3. 接著運用GAI(NotebookLM)匯入兩篇文章(南一四上第七課到此「藝」遊與康軒三上第八課「安平古堡參觀記」),並請GAI比較兩篇文章的異同處,檢視學生三年級到四年級可提升的能力。 4.最後,依據老師的專業、GAI的分析與學生三年級的寫作表現來判斷,本次課程能引導學生鎖定以下幾個寫作手法來練習提問GAI。文章結構依據空間式或時間式的遊記結構來描寫。 透過視覺與聽覺的觀察來細膩描述細節,提升文章生動性。運用轉化或譬喻的手法來提升文章的生動性。 運用景色來表達情感。檢視文章的頭尾呼應。[評量工具設計] 番茄老師的做法:本次的教學以「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為主軸,運用AI進行關鍵提問為次軸。為了檢核學生兩者的學習成效,以下分兩方向來進行診斷。一個是檢核學生透過與AI對話後,文章內容是否更優化。所以番茄老師將引導學生先給e度國中會考的寫作評分標準,再請e度評分自己三年級的作文。課程後,請學生將與AI共作之後的遊記再次請e度評分。比較兩次的評分結果,探討學生透過GAI(因材網e度的寫作精靈) 是否能提升自己原本的作文。另一方面是檢視學生與GAI對話的能力。這部分,番茄老師則運用NotebookLM設計以寫遊記為模擬情境的關鍵提問。以下為與GAI對話的紀錄。 這裡值得一提的是,當NotebookLM產出模擬試題時,老師需要依據專業再檢視一次題目,因為目前NotebookLM還不能分辨文章中具有想像力的譬喻手法的適切性,所以容易判定學生這樣的提問是錯誤的。以下以一題來舉例:AI建議小華用「湖水就像一面巨大的鏡子」來描寫湖泊,你認為這個建議是否合理?為什麼?(A) 合理,因為這個比喻很優美。(B) 合理,因為AI的建議都很有創意。(C) 不合理,因為湖水是流動的,不像鏡子那樣靜止,比喻不夠貼切。*以這一題為例,NotebookLM認為選項三才是正解。但老師如果依據專業來思考,這樣的建議有時還需要依據上下文來判定合理性,並非全然都不合理。像這樣的題目,老師就需要依據自己的專業來挑題。最後,老師可以在挑選所要的試題後,請GAI依據試題範本再次產出類似題,這樣,用來檢測的前後卷就能產生。

閱讀全文AI幫幫忙─提升學生寫作能力(備課篇)

Google Classroom x Wordwall:結合趣味與效率的教學解決方案

文:許修晟老師隨著數位科技融入教育,越來越多教師選擇使用 Google Classroom 和 Wordwall 支援教學。這兩種工具相輔相成,不僅讓學生學習更有趣,還能幫助教師進行有效的形成性評量;本文章以這兩個平台的媒合運用為主,對於平台的各自深入操作,網路上的相關說明頗豐,可以徑自研讀。以下是操作流程重點: 本文重點摘要 一、Wordwall教材搜尋 【說明1-1】目前教科書主要出版社-康軒、翰林…都有提供相關網路資源,註冊後,可透過網站上方的”社區”進行教材的搜尋: 二、將Wordwall教材匯入Google課堂 【說明2-1】選定合適的教學遊戲範本後,點選”共用”設定→ 【說明2-2】點選”課業分配”,將課程配置在自已的Gmail帳號下(以有建立Google課堂的Tmail為主)→ 【說明2-3】對於課業內容標是可以將預設的結果標題,進行調整,讓學生更明瞭任務主題;學生註冊選擇「Google課堂」,讓學生進入Google classroom即可看到這個任務,省去學生自行登入可能產生的課堂不確定因素。 【說明2-4】選擇與上述Google課堂相對應的Google管理帳號 【說明2-5】選擇課堂及任務學習對象→ 【說明2-6】點選Google課堂,進入查看 【說明2-7】進入Google課堂,檢視新的任務作業有無呈現→ 三、學生完成任務並提交結果 【說明3-1】學生在 Google Classroom 裡完成 Wordwall 活動,教師可以在系統內看到學生的繳交狀況。 四、教師分析結果並調整教學方向 【說明4-1】進入Wordwall後台,點選”我的結果”,根據學生的完成情況和表現,教師可以迅速掌握學習成效,進行教學上的微調,以更精確地回應學生需求和提升教學品質。

閱讀全文Google Classroom x Wordwall:結合趣味與效率的教學解決方案

AR實境解謎遊戲教學步驟與使用心得分享

文:吳偉競老師 本文重點摘要 一、教學步驟 1.課前準備與先備知識(1)設計解謎情境:根據課程主題設計遊戲情境(如歷史探險、科學實驗等),設定解謎目標和關卡內容。(2)建立線上表單:使用 Google 表單設計多階段解謎題目,包括選擇題、填空題或需輸入密碼的問題,並啟用回應驗證功能,確保學生回答正確後才能進入下一關。(3)製作AR提示:在 Artivive 中創建與解謎相關的AR資源,如提示文字、圖像或影片,並將其與對應的實體觸發圖像結合(如課本插圖、手繪作品)。(4)準備教具:打印解謎所需的AR觸發圖像,放置在教室不同位置,營造探索與發現的感覺。2.實施教學(1)遊戲介紹:在課堂開始時,向學生簡介解謎遊戲規則和使用軟體的基本操作(如掃描 Artivive 圖像觸發AR內容)。(2)進行解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依據提示掃描觸發圖像獲取線索,並在 Google 表單中回答問題。回答正確後獲得下一關的提示或QR碼。(3)全班討論:遊戲結束後,師生一同回顧解謎過程,討論解題邏輯與合作策略。3.課後延伸(1)學習檢討:分析學生解答正確率,了解困難點,並補充教學內容。(2)創意延伸:鼓勵學生利用 Artivive 自行設計下一次的解謎遊戲內容,提升創意與自主學習能力。 二、使用心得分享 1.學生參與度高使用AR實境結合解謎遊戲,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尤其在課堂中建立探索與挑戰感,使學生更積極投入學習。2.提升學習動機遊戲結構讓學習變得生動有趣,學生在解謎過程中不知不覺內化了課程知識。例如,科學課中設置實驗步驟解謎,讓學生熟悉科學探究流程。3.團隊合作加強小組活動設計促進學生間的合作與溝通,透過討論與分工解決問題,也能培養他們的批判思考能力。4.軟體操作便利(1)Google 表單:免費且操作簡單,適合設計多種題型與結構。(2)Artivive:可輕鬆製作與使用AR資源,大幅提升學習的互動性與科技感。5.挑戰與改進(1)設備需求:需要學生配備智慧型手機或平板,且網路穩定。(2)設計時間長:前期製作題目與AR內容耗時,建議建立可重複利用的解謎模組,減少準備時間。(3)分層適應:對於低學習能力的學生,可設計多層次的提示與引導,降低解題難度。 三、總結 AR實境解謎遊戲有效結合了科技與跨領域的學習,讓課堂活動更加創新且有趣。透過適當規劃與實施,不僅能提升學生學習興趣,也能培養多元能力,是值得推廣的教學模式。圖片說明:使用Google表單進行解謎遊戲主題設計,各領域可以將自己的題目放進表單中,進行跨領域遊戲設計。 圖片說明:使用artivive軟體進行AR影像設計,掃描背景的學生作品,平板手機會顯示出答案(此題答案為英文字母O)

閱讀全文AR實境解謎遊戲教學步驟與使用心得分享

【第11期 | ✨玩轉宜class e起來✨電子報】💡 數位學習教室還能做什麼?文言文也能玩轉數位?翻轉國語課堂

第11期| 數位學習教室還能做什麼?文言文也能玩轉數位?翻轉國語課堂 各位宜蘭縣的國中小教師們,大家好! 您是否曾想過,文言文教學也能融入數位科技,數位學習教室還能做什麼?? 本次電子報將帶您一同探索李秉光老師如何運用 Chromebook 和數位工具,翻轉傳統的文言文教學模式,讓學生不再感到枯燥乏味! 李老師分享了他在小班級中實施數位學習的寶貴經驗,強調以學生為中心,透過互動參與、提問引導、小組合作等方式,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下,自然而然地理解文言文的精髓。 李老師的課堂不僅充滿活力,更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他將數位工具融入教學,並非為了追求炫目的科技效果,而是將其視為輔助學習的有效工具,引導學生善用科技,提升學習效率。 想了解更多李老師的教學秘訣嗎?快點擊連結,一起探索吧! 數位學習教室還能做什麼?  宜果的數位小撇步 善用 Classroom Go 課堂管理工具,掌握學生學習進度,並即時提供個別化的指導與回饋,讓每位學生都能在課堂中充分學習。  分享您的數位教學經驗,啟發更多老師! 如果您平常也有自己的數位教學小撇步,數位公開課授課經驗,歡迎投稿跟大家分享您的使用方式。您的經驗分享,也許能為其他老師帶來啟發,一起為宜蘭的數位學習注入更多活力! 投稿請看:  https://isupport.ilc.edu.tw/submit/ 期待您的寶貴經驗,讓我們一起讓宜蘭的數位學習更精彩! 

閱讀全文【第11期 | ✨玩轉宜class e起來✨電子報】💡 數位學習教室還能做什麼?文言文也能玩轉數位?翻轉國語課堂

5分鐘搞定 Canva 教育版申請

文:蔡孟耘老師Canva教育版有更多的範本、元素可以免費使用,還有強大的影像處理功能。使用.edu的帳號申請就可以啦!如果之前用教育帳號註冊,卻沒有pro功能,一樣可以點下列連結改成教育版。如何知道自己的帳號是不是教育版呢?  看看在首頁的左側是否有[教育]字樣(如下圖),若不是教育版的則呈現[個人] 教育版註冊連結  點這裡也可以看小慧老師的教學影片跟著操作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OlmMqOhwLg

閱讀全文5分鐘搞定 Canva 教育版申請

Google文件分頁實現數位剪報

文:蔡孟耘老師💡使用平台:國語日報雲閱讀(快樂e學院/數位閱讀/國語日報雲閱讀)⚙️學生先備技能:Google文件打字、插入圖片、Chromebook截圖 本文重點摘要 【教學思考】 準備這堂課時,最主要目標是要介紹五年級學生善用快樂e學院內的平台,其中國語日報雲閱讀是教網中心新採購的平台,學生可以每天閱讀國語日報電子檔。如果只單純介紹閱讀數位版國語日報又太過單調與簡單,於是我將傳統的報紙剪報融入知識庫的概念,讓學生提升自主學習能力。用什麼平台好呢?我是這樣想的:1.這個平台必須是學生自己也可以隨時打開來用的,不會因為課程結束之後,老師關掉平台就沒了,同時也要是簡單容易操作的。2.因為只有兩節課時間的圖書館課,所以必須是他們已經會用的平台,我才不必再花時間指導操作。3.可以全班共作,方便老師查看所有人進度的。4.學生不必再另外申請帳號。思來想去,剛好看到彥穎老師介紹Google文件分頁新功能,完全符合上述需求。 【教學準備】 Google文件左側欄位在編輯模式時,展開分頁和大綱側欄,上方有個+號,先開一個分頁,在這個分頁先建立好要學生輸入的欄位。我會建議這些欄位的字體樣式設成「標題」,這樣就可以在左側的分頁快速看到大綱模式的內容。我設定了班級、座號、篇名、日期、文章截圖、筆記(四種閱讀筆記方法)。接著,用複製功能複製分頁,再用重新命名功能改成每個學生的座號,也就是一個分頁是一個學生使用。 【教學流程】 第一節 數位版國語日報截圖剪報1.快樂e學院/數位閱讀/國語日報雲閱讀,打開畫面後,介紹如何閱讀數位版國語日報。2.練習用放大的功能,將想要截圖的文章放大至最適合的大小。這裡需要提醒學生,如果放整版只截圖一篇文章,會因為太小而糊糊的。所以要放大到閱讀文字不吃力的大小再截圖。如果文章比較長,就可以分兩次截圖。3.將google文件的共用連結寄給學生,請學生找到自己的座號那一頁,將剛剛截圖的圖片插入文件中,並且完成班級、座號、篇名、日期這些資料。 第二節 閱讀筆記1.上課前,老師可以利用「註解」功能提醒學生需要修改的部分。 2.老師提供四種筆記方式,學生可以依據文章的內容選用,直接在選用的那個筆記形式打上自己的資料即可。六何法.適合用在新聞類文章時間:地點:事件摘要 :我的想法:延伸查詢相關資料:九宮格重點筆記適合用在知識類文章l  重點1l  重點2l  重點3l  重點4l  我的想法l  重點5l  重點6l  我的行動l  重點7延伸查詢相關資料:321閱讀筆記適合用在學習新知3個重點:2個新知:1段話描述自己的閱讀想法:延伸查詢相關資料:主題閱讀筆記適合用在同一主題多篇文章主題:發展這個主題閱讀原因:重點摘要:一段話描述自己的閱讀想法: 3.統整這個知識庫每個人的分頁可以不斷增加自己的閱讀筆記,全班也可以看見大家的筆記,透過共作建立知識庫的概念。每個人也可以在自己的smail帳號下,自己開一個google文件來做自己的知識庫。【小技巧】打字太慢的學生可以用「工具」的「語音輸入」功能,減低技術障礙。

閱讀全文Google文件分頁實現數位剪報

「數學想想」-給師與生更多時間去「想想」

文:李秉光老師感謝校長幫忙,讓我能多出更多時間去思考與想像課堂進行的樣態,尤其是「數學想想」①。相隔許久,這是我這學期第二次也是第一次進行數學想想公開課。5年級的課堂只有學生10位,人數雖少但最大的變數來自於他們的學習能力。其實在校內共備的幾次說課中,這「感覺」一直縈繞在心頭,我問了自己也問了幾位同仁一樣的問題:「上『數學想想』的時候,你有比一般課堂講得少嗎?還是講得更多?」一堂課只有40分鐘,教師講述的時間愈多,學生思考的時間就愈少!只是歷次的共備當中,我們多有些貪圖方便,缺了將脈絡真正內化。所以明明有備課卻遲遲不敢給學生們更多時間,放手讓學生們去想。因為如果真要他們想,我們就不會劈里啪啦講個不停。所以我花了點時間釐清單元裡的提問、實作、過場與定義,將整個版型重新設計,使其更符合課堂教學②;但我一樣貪圖方便,所以我沒有寫出教案。但,其實我是不必這麼做的,因為數學想想的課本編排得真的很漂亮。我相信課本的本意應該是設計用來細心引導或讓讀者自學的,所以圖面精美是理所當然。我承認我還沒有那種精準引導學生自學的能力,所以將脈絡內化才是當務之急。而這麼一來的好處是—我便可以在課堂上欣賞學生是如何針對問題進行對話與思辯;看他們你一言、我一語的真是有趣極了!另外鼓勵他們將想法寫下或畫下③,但不強求一定要將筆記視為作業收回評分④(這裡的精神套用OSS海洋科學序列教材⑤)。因為我認為「想想」的重點還是在引起他們求知的慾望,待他們對學習感興趣,我們就只需要順水推舟,如此而已⋯⋯-----------------------------------------------------------------------------------------------------------------①「數學想想」是人本教育基金會特別成立研發中心,以照顧孩子的心智發展為出發點,為孩子編寫的數學輔助教材以輔助學校的數學學習。②事先將課本內容掃描成圖檔,然後以我善用的簡報軟體進行裁切並重新編排後轉成PDF以供學生上課使用。如此一來既可以免去影印的麻煩,還可以提供學生更大的書寫空間。至於我上課用的是FigJam 這款無邊際的白板,它可以協助我向學生展示整本課程內容之外,我也可以直接透過大屏畫記向學生展示我的想法。③我將編輯好的PDF以Google Classroom 派發給學生。學生只要使用Kami APP 開啟便能展開無紙化的學習,在ChromeBook上以筆書寫、繪圖或打字等方式進行紀錄。而我只需要藉由Classroom Go便可以看見學生現階段書寫到哪裡,有無發生問題。課室的移動不再是監視,而是只是針對有需求的學生再給予額外的指導而已。④當省卻了紙本印刷,作業的派發與收拾便變得更為輕鬆。學生在Kami 上完成的作業,會時時儲存在雲端,最後他僅需要送出即可。我呢!就只需要在有空的時候再檢視就好了。桌面上再也不會有一堆散落的學習單,這感覺就是舒服!⑤「OSS海洋科學序列教材」https://reurl.cc/04zXAK 由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總署教育部門NOAA)出版,旨在協助學生探索重要的海洋科學概念。這套教材提供機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海洋奧妙的生命,以及海洋以何種方式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目前由行政院海委會下的國家海洋研究院進行教育推廣中,縣內由南安國中謝惠娟校長擔任主要聯絡人。 黑板上的是Figjam,透過在Figjam上畫線表示前後關聯,如此上課中就不會亂了順序。 我跟學生同在一個Kami 畫面,這可以讓學生清楚知道我希望他說寫的位置是哪裡。 ClassroomGO 讓我站在台前就能一目瞭然知道學生現在正在做什麼。 Chromebook是很好的學習工具,它提供了多種操作的可能。 善用工具,不必收一堆紙本,也不必準備一堆文具。

閱讀全文「數學想想」-給師與生更多時間去「想想」

學生為中心的四學教學模式-以線對稱圖形的家長體驗課為例

文:褚煜凱老師 本文重點摘要 什麼是四學教學模式? 四學教學模式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策略,並不僅限於自主學習或是數位學習,它是一種靈活的教學策略,可以應用於多種教學環境和學習模式中。筆者從過往的諸多觀課經驗中觀察到的心得是,如果想呈現一堂以學生為中心的流暢教學,這些課堂都具備學生自學(課前、課中或課後)、組內共學(合作學習)、組間互學(不同小組之間進行交流)、教師導學(提供指導和支持)的教學模式。曾有老師問我,讓學生在家先寫習作,這算是學生自學吧?這就要釐清學生自學的「學習」,必須要學習新觀念或是複習舊經驗也可以?其實這兩者都是促進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有些老師在下課前會指派任務給學生,要求先預習下次上課的單元,這也是學生自學的一種。要提醒的是,無論複習或預習,都需要適時檢核學生有沒有達到學習成效。一般老師的教學,較容易達成學生自學及教師導學這二部份,卻在小組合作學習及組間不同的觀點的互相激盪比較少見,這涉及另一種運課的困難度,就是如何分組,及分組教學的方式。筆者偶爾會在觀課時,觀察到教室裡的座位安排是小組形式,但是學生仍是個別化的學習,所以說,並不是將學生的座位排在一起就是分組教學。 如何實踐四學教學模式? 簡言之,老師若要達到以學生為中心的四學模式,只要在平常的教學再加上組內共學及組間互學即可。組內共學是促進學生合作學習的重要環節,具體的操作方式可以是「小組討論、共同完成學習單、互教互學」;組間互學旨在促進不同小組之間的交流與學習,常見的操作方式有「作品分享、互評活動、各小組間的資料整合」。四學模式沒有固定順序,可以來來回回的循環反覆操作,在此,筆者提供一個簡單的四學模式的運課方式供各位參考,這堂課在113年度推動中小學數位精進方案的家長宣講活動中實作過,教學對象是學生家長,目的是讓家長體驗孩子們在學校的數位學習方式。使用的載具是 Chromebook,一人一台,搭配的軟體有 ClassroomGo(用於廣播畫面)及 Padlet(用於學習歷程的建立與互動),教學單元為七年級下學期數學第三次段考的線對稱圖形單元。(註:由於每位老師的教學風格不同,只要能讓老師達到教學目標,學生達到學習目標,任何的教學流程都沒有優劣之分。因此以下範例僅供參考,藉此提供讀者產出新想法或碰撞出不同教學火花的可能。) 四學教學模式的應用 一、學生自學:因為這堂課進來的家長不固定,不確定對象是誰,所以採課中進行,閱讀課本教材,初步了解何謂線對稱圖形。如果提前讓學習者在家自學,就能讓課堂時間運用更有效率。二、教師導學:從中國傳統的剪紙藝術引起動機,帶入生活與自然中的線對稱。因於時間的關係,這部份採觀看圖片搭配口述教學,如果有時間,也能讓學生先進行對稱剪紙的具體操作,老師再以拍照上傳或即時投影的方式呈現學生作品,甚至讓學生創作後發表。三、組內共學:用 Padlet AI 畫出生活上可見或自然界具有線對稱性質的圖片,在 Padlet Sandbox 中貼上圖片並畫出對稱軸,越多條越好,再計算同組所有畫出的對稱軸數量。在課堂中實際操作時,即可見到小組內共同完成線上學習單,並且也觀察到有些組別的成員會彼此互教互學。 四、組間互學:使用數位平台的好處之一是能即時呈現作品,達到組間的作品分享,並且能進行互評活動,互評的方式可以讓學習者計算別組的對稱軸數量是否正確,也能以給分的方式評比各組創造出的對稱圖形是否多樣化或具有獨特性。 五、學生自學:以課本的隨堂練習題目,讓學生個自完成線對稱圖形,檢核學生是否達到這堂課的學習目標:「察覺線對稱圖形的現象、認識線對稱圖形及對稱軸、認識線對稱圖形的性質、繪製線對稱圖形」 課程發想 這堂課的設計發想是因為 113 年的國中會考第七題的內容是線對稱的概念,但從成績結果顯示待加強的學生僅有三成答對率。如果畢業多年的家長都能在短短的一堂課學會線對稱的觀念並能判斷且進行實作,那麼正值青春的國中生們,只要好好的學習,在這個單元要達到基礎等級不是難事。 在108課綱數學領域核心素養「數-J-B3」提到需具備辨認藝術作品中的幾何形體或數量關係的素養,並能在數學的推導中,享受數學之美。這節課結合時下流行的 AI 融入教學,學習者要先理解線對稱圖形,才能給出正確的指導語讓 AI 藝術生圖,產生的圖片能呼應課本教材的學習內容,再結合數位平台及載具進行四學教學模式。這堂課的設計平易樸實,沒有太多炫技花俏的操作,提供給想入門數位融入四學教學模式卻不得其法的老師們參考。(註:筆者現任國教輔導團國中數學領域分團輔導員,歡迎老師們彼此交流,教學相長,若有未盡事宜,煩請不吝賜教。)

閱讀全文學生為中心的四學教學模式-以線對稱圖形的家長體驗課為例

【第10期 | ✨玩轉宜class e起來✨電子報】💡 攜手同行,數位教學的溫馨陪伴

第10期| 攜手同行,數位教學的溫馨陪伴 各位宜蘭縣的國中小教師夥伴們,大家好! 在推動數位學習的路上,您是否曾感到困惑或孤單?別擔心,您並不孤單!「數位兼輔入校陪伴」計畫正是為了解決您的困擾而生。 廖秋蓮老師的文章分享了數位兼輔團隊如何陪伴老師們,一起克服數位教學的挑戰。文中提到,兼輔團隊會仔細了解老師的教學領域、進度和學生的程度,並針對老師的需求,提供客製化的建議和協助。 更重要的是,兼輔團隊將陪伴視為「生命影響生命」的歷程,他們不僅提供實用的教學工具和平台,更希望能與老師們共同成長,激發彼此的教學火花!  還在擔心「數位兼輔入校陪伴」計畫很難嗎? 相信我,這趟旅程將充滿溫暖和支持,讓您在數位教學道路上不再感到孤單!  關於兼輔入校陪伴的那件事 宜果的數位小撇步 在與兼輔團隊合作時,請敞開心胸,大方分享您的教學經驗和遇到的困難。真誠的互動和交流,將有助於激發更多教學靈感,讓數位教學更生動有趣!  分享您的數位教學經驗,啟發更多老師! 如果您平常也有自己的數位教學小撇步,數位公開課授課經驗,歡迎投稿跟大家分享您的使用方式。您的經驗分享,也許能為其他老師帶來啟發,一起為宜蘭的數位學習注入更多活力! 投稿請看:  https://isupport.ilc.edu.tw/submit/ 期待您的寶貴經驗,讓我們一起讓宜蘭的數位學習更精彩! 

閱讀全文【第10期 | ✨玩轉宜class e起來✨電子報】💡 攜手同行,數位教學的溫馨陪伴

【第09期 | ✨玩轉宜class e起來✨電子報】💡 玩轉 CoSci 模擬器,科學魔法輕鬆變!

第09期|玩轉 CoSci 模擬器,科學魔法輕鬆變! 各位老師好, 還記得以前上自然課做實驗的場景嗎?瓶瓶罐罐、試管量杯,是不是讓你既期待又有點手忙腳亂呢?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由佩琪老師的科學課,如何使用 CoSci 模擬器,讓科學實驗變得更輕鬆有趣! 佩琪老師利用 CoSci 模擬器,帶領學生進行液體壓力的實驗。透過模擬器,學生可以自由操作不同的容器形狀、底面積、溶液密度和深度,觀察液體壓力的變化,是不是很方便呢?而且 CoSci 模擬器不僅操作簡單,更棒的是它可以讓學生重複實驗,加深對科學原理的理解。 佩琪老師的科學課,CoSci模擬器變身科學魔法師  宜果的數位小撇步 善用 CoSci 平台,讓學生在課堂上自主操作模擬器,進行實驗和記錄,提升學習的參與感和成就感!  分享您的數位教學經驗,啟發更多老師! 如果您平常也有自己的數位教學小撇步,數位公開課授課經驗,歡迎投稿跟大家分享您的使用方式。您的經驗分享,也許能為其他老師帶來啟發,一起為宜蘭的數位學習注入更多活力! 投稿請看:  https://isupport.ilc.edu.tw/submit/ 期待您的寶貴經驗,讓我們一起讓宜蘭的數位學習更精彩! 

閱讀全文【第09期 | ✨玩轉宜class e起來✨電子報】💡 玩轉 CoSci 模擬器,科學魔法輕鬆變!

沒有更多文章了

沒有其他頁面可供載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