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洪逸馨老師
因為平常實體課程會運用科技輔助學習,所以我們的線上社會課不會因為停課而中斷學習,線上教學也能順利進行,而且學習更多策略工具,讓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展現無疑!
三年級的社會課程以認識自己居住地方為主,但是課本中所介紹的居住地方是舉例各個縣市的地名由來,無法讓學生透過課本充分認識自己的家鄉;本課程設計是透過宜蘭縣自編的本土教材來認識我們所居住的鄉鎮,瞭解家鄉地名的由來,再透過資料蒐集的歷程,認識其他鄉鎮的地名,並將查找到的資料,經過重點摘要後,完成紀錄、再介紹給班上同學!
- 適用年級:三年級
- 課程內容:三下社會 家鄉的地名
- 使用工具:學習吧、Padlet、Google搜尋
- 課程進行前的準備工作:
1. 老師先將宜蘭縣十二鄉鎮市的自編本土教材電子書,新增至學習吧的教材區,供學生自行閱讀與重點摘要,並以學校所在地為例,示範介紹教材的內容,讓學生理解本土教材編寫的內容順序和邏輯架構,以利查找自己所居住鄉鎮市的地名資料,進而認識自己所居住的鄉鎮。
2. 利用Googleclassroom的訊息串公告課程內容,讓學生先完成課文內容預習的工作。
*點擊圖片可放大瀏覽
- 引起動機:先用Padlet進行點名和複習上個單元「消費與生活」的內容,請兩位學生分享家中屬於綠色消費的物品。
- 主要活動:
1. 老師利用電子書介紹本單元的課本內容,讓學生知道家鄉地名的由來受到自然環境、居民活動等因素影響。所以探索地名的由來可以了解家鄉的環境特色與歷史發展脈絡!
2. 讓學生分組閱讀課文內容形成專家小組,再依序推派代表負責導讀課本內所介紹的地名由來,負責報告的小組代表依序介紹,(1)與地形有關:新竹五指山(2)與氣候有關:屏東恆春(3)與植物有關:南投竹山、雲林莿桐(4)與居民有關:屏東牡丹(5)與建築有關:澎湖馬公(6)與開墾活動、生產活動有關:新竹新埔、高雄鹽埕。
3. 老師透過學習吧,依序引導學生進入平台頁面,介紹宜蘭縣十二鄉鎮的本土教材,請每一組同學分別進行兩個鄉鎮的資料閱讀,在每個鄉鎮教材中認識其歷史發展,在小組內一起閱讀資料,請組內同學相互協助,確認找到學習吧內的本土教材與介紹地名由來的頁面。
4. 學生透過教材認識自己家鄉有哪些地名,並知道其地名的由來,請學生選擇某個家鄉地名,上網搜尋其家鄉地名的由來或是故事。先將網址貼在訊息留言處,供其他同學參考。
5. 再到作業區完成個人作業,將搜尋到的家鄉地名故事簡單摘要重點,將文字填入作業內容後唸一遍並錄音上傳,再將相關圖片附加檔案上傳就完成個人作業。
6. 利用Class Dojo建立班級獎勵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