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鈐鈴老師
電流磁效應教案分享
延續上一篇:開啟探究與實作的另一種想像,接下來,我想分享九年級下學期理化第二單元「電流磁效應」,這個重要的物理觀念如何透過數位工具融入教學,引導學生進入數位學習平台來進行自主學習,並提升學習成效。
首先,我們得要面對第一個挑戰是–時間壓力。
通常九年級課程進行到這時候,已經是四月中旬,而五月中旬國中生即將進入會考。身為教學者,若希望兼顧將科學學理解釋清楚,又要有一堂「實作」的科學課及自主探究的元素,您可以試試以下這份教案的執行。
教學活動設計 | |
教學活動內容及實施方式 | 相關連結 |
一、課前準備
3. 運用Google Classroom整合本教案之數位學習素材 | 科工館示範影片_電流磁效應
|
二、課程實施
|
在三個班級實施之後,針對教學現場的觀察,以下提出幾點反思:
- 探究實作:
在「一堂課完成電流磁效應」的前提下,這次教案並未設計小組合作探究。不過,在CoSci虛擬實驗室的操作過程中,不乏看到學生相互討論、組內共學的畫面。這裡我要強調的部分,是學生透過無障礙的反覆操作與調整實驗變因,已經是啟動探究的元素。 - 這份教案的優勢如下:
- 學生依自己的學習步調,透過操作觀察並歸納出規律性
- 能清楚地探索電流磁效應的影響因素及磁場方向
- 降低實驗過程遇到的困境:
- 因電池沒電或電力不足而觀察不易
- 同學擺放指北針位置有偏差
- 指北針常常出現因保存不良導致磁性有誤(例如:指北針變指南針而未察覺),因上述困境,所造成的實驗觀察結果與教師預期結果有所差異。教學者可以試著善用數位學習素材,解決初學者在有限時間內,需要進行探究實作的需求,並降低實驗器材所造成的實作困境。
開啟探究與實作的另一種想像(一)(二)這兩份教案模板,分享國中自然科學課程在有限的教學時數中,如何藉由數位工具融入教學,進行科學的探究與實作;而教學者則從容遊走課堂間,為學生差異化提供教學資源與協助。
最美的課堂風景:每個孩子都是這堂課的主人。😄👍
~享受教學所帶來的喜悅~
附件、學習單 (附 參考做答)
學習單設計者:陳鈐鈴
班級座號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
B6C2-2電流磁效應
- 1820年丹麥科學家厄斯特發現:通有電流的導線會使磁針產生偏轉,這就是電流磁效應。磁針偏轉的角度大小,反應出導線周圍磁場的大小。
探討磁場方向、大小與甚麼因素有關。
請看影片…
並動手操作cosci物理模擬實驗
操縱變因 | 磁針距離導線之距 | 導線的電壓 |
結果 | 距離越近 | 電壓增加=>電流變大=> |
2. 安培右手定則
是在描述甚麼現象? | |
a.在長直導線周圍放置磁針,此時,磁針指向______方。 b.接上電源,載流導線之電流方向如圖所示。 b:_____ c.請問 d、e兩點,其磁針偏轉角度會有不同嗎?______ | |
圖片摘自翰林課本 |
3. 再試一下 (題目摘自第六冊翰林習作)
請逐一訂正:
(A) | 不相同,因為與導線距離不同。 |
(B) | 不相同。b偏向南,d偏向北。 |
(C) | 正確。因為d正好也是指向北方。 |
(D) | 會影響。c磁針偏轉方向是向東。 |
4. 自我檢核
選出正確的選項,並訂正錯誤的選項。
(A) | 磁針逆時針偏轉 |
(B) | 正確 |
(C) | 磁針逆時針偏轉 |
(D) | 磁針逆時針偏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