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宜蘭縣育才國小-洪玉婷老師

期中考前,常為低年級學生進行複習活動,不免重複的紙筆練習容易造成學習疲乏。因此偶爾會設計有趣的班級競賽遊戲,取代單純的紙筆複習,曾在黑板上進行過分組大富翁、賓果、搶地盤等遊戲,並將練習題型融入其中。而這次身為低年級老師的我,嘗試運用數位工具導入這次的考前複習。只是這些問題常常令我卻步

●數位融入教學的擔心問題1:登入障礙,消耗時間
學校的 Chromebook 需輸入學生帳號、密碼進行登入,低年級學生不僅還沒有自己的帳號、密碼,且讓學生進行登入操作需花費時間,壓縮了寶貴的課堂時間。這次課堂期望能讓學生利用平板操作,並以掃描 QR Code 的方式快速登入Wayground,解決痛點。

●數位融入教學的擔心問題2:競速壓力,造成無效學習
先前也嘗試過遊戲化工具Kahoot!,但Kahoot!的「答對速度越快得分越高」機制,對低年級學生來說太過刺激。學生會「急著想要」立即「回答答案」,無法靜下心來思考對錯,且多用猜測,導致複習效果大打折扣。

●數位融入教學的擔心問題3:輸入困難,識字障礙:
礙於低年級學生對國字認識有限及在打字上的障礙,及多數數位工具無法滿足低年級老師對注音符號的需求,也較難直覺地檢視他們的國字書寫能力。

Wayground(官方網址https://wayground.com/admin)是Quizizz的改版,延續先前的遊戲化互動平台,還加入AI智慧功能,成為我此次決定嘗試融入此數位平台於教學中,理由如下:

  • 理由1:塗鴉功能-低年級複習的黃金功能Wayground 的塗鴉功能能在平板上直接操作,或畫或寫,解決低年級輸入障礙、提升參與度的關鍵功能。學生可以直接在平板上書寫或圈選,這對於尚不熟悉打字的初學者十分友好,解決學生需要以注音符號方式輸入國字的困境。

學生使用平板進行塗鴉功能

學生使用塗鴉功能作答後的畫面

  • 理由2:數位協作與深度思考
    此次,我們以兩人一組的方式進行操作,並鼓勵兩人之間彼此討論溝通,且Wayground 不強調競速,讓老師能夠掌控進度與速度,確保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討論與思考,避免了胡亂猜題行為。

老師掌控學習與答題速度

●理由3豐富題型滿足需求

Wayground 提供了二十種以上的測驗題型,供老師出題。而這次複習測驗共出題14題,分別是塗鴉6題、排序3 題、標籤3題、選擇1題與分類1題,較容易使低年級學生操作的題型,其中標籤題為拖拉正確答案到正確的位置。

利用Wayground出題與學習表現對應表

 老師出題畫面學生作答畫面
排序題
塗鴉題
標籤題
選擇題
分類題

教師端出題畫面與學生作答畫面

本班低年級學生雖先前曾使用手機,進行拍照、錄影等功能,但卻是第一次使用平板掃QR code,也是第一次操作Wayground,需要花費時間說明、適應操作介面及進入課程畫面,但學生對於新工具的反應非常興奮且迫不及待想要開始遊戲。

還好在Wayground中,除了使用掃QR code的方法進入遊戲外,也可以連線Wayground再輸入課堂代碼的方式進行課程。過程中,雖然手忙腳亂,但十分鐘後,教室中11臺平板皆可以順利連上網路,且進入課程。

進入課程後,所有學生需要等待老師執行大螢幕上的「開始」,遊戲才能正式開始。作答期間,學生也可以觀看大螢幕得知有多少人完成該題題目,老師也可以透過行間巡視,一目了然學生測驗狀況,也可在每題完成後進行檢視正確率並加以解說。活動過程中也不用擔心學生彼此間偷看作答答案,每個選項位置皆是隨機擺放。另外,於測驗結束後,老師可以透過「成績報告」功能檢視學生表現。

點選「成績報告」後的畫面

 

總體平均答對率為 84%,顯示基礎知識掌握良好。然而,數據精準指出兩個Q5和Q6需在考前加強的弱點(答對率只有 55%),是我還需要補救加強的部分。

「總覽」功能檢視學生答題結果

 

作為低年級教師,我認為這次 Wayground 的應用,將期中複習轉化為一場高效、有趣且深度診斷的數位協作活動 。它解決了傳統數位評量對低年級學生的不友善問題,特別是塗鴉功能的直覺操作 ,讓孩子們能將精力集中在思考而非輸入上 ,提升了他們對學習的參與感和專注力。此外,透過成績報告的數據,我能精準定位學生在查字典上較為弱勢 ,得以在期中考前進行更有針對性的教學調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