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舒吟老師
學習目標
領域/科目 | 校訂課程 (閱讀) | 設計者 | 陳舒吟 | 教學日期 | 113.11.27 | |
實施年級 | 六年級 | 總節數 | 二節課,共80分鐘(此為第二節課) | |||
單元名稱 | SDG15 陸域生命 | 教材來源 | 自編(繪本~平行森林、 國語日報) | |||
學習設計說明: 一、藉由繪本認識人類生活對自然環境的作為,森林砍伐和地表的改變,請學生思考人類生活便利性和保護自然環境的取捨。 二、與現實世界現況對照,閱讀相關的新聞報導,分析整理人類行為對陸地生態的影響,進而產生對環境保護的責任心和行動力。 | ||||||
學習目標: 1. 認識永續發展目標15 (SDG15) 內容。 2. 了解陸域生態系的重要性,並認識其面臨的威脅。 3. 學習如何保護陸域生態系,從生活中實踐永續發展。 4. 培養對環境保護的責任感和行動力。 |
備課思考
接續上學期圖書館的書展「 SDG14水下生命」這個主題,這學期我想帶著萬富的孩子們學習SDG15陸域生命,書展規劃就從課程開始,尤其是六年級的學長姐需要更深入的探討,不但是自身的學習成長,也可以融入書展帶著學弟妹走進SDG15陸域生命的探討。這堂課程設計就是從這裡開始的。
教學流程
課堂組織 | 學習任務/活動內容 |
課前-自學 (40分鐘) | 繪本閱讀 1.請學生自行閱讀電子版的平行森林一書。 2.提問時間: (1)運用wordwall自行回顧繪本內容 (2)運用canva便利貼回答提問。 3.邀請分享。 |
本單元第二節課40分鐘 | |
1.課堂導入(5分鐘) | 回顧繪本內容和答題結果 思考現實世界森林的現況與影響,分組並回答問題 提問引導:如果沒有森林,地球可能會發生什麼變化? |
2.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組內共學 (18分鐘) | 分組任務:國語日報文章閱讀和討論。 每一組負責一篇報紙文章,閱讀後審視森林對氣候、生物種類、水資源、土壤流失、空氣品質是否造成影響?或是還有其它方面?,並依二個思考點(發生什麼事?、他們做了什麼?)來擷取文章重點 |
3.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組間互學 (12分鐘)
| 分組依序上台分享上一階段的討論內容,各組給予回饋 |
4.教師導學(5分鐘) | 綜合活動 統整森林對人類生活的影響,認識SDG15的目標,運用wordwall各組抽題回顧,再請各組討論並寫下課堂的收穫,以及為保護森林採取的行動。 |
教學省思與改進
進行課程設計思考時,我總是想得很多,將課程塞得很滿,常常讓課程卡住。很感謝學校數位群組的共備,幫忙將教案內容去蕪存菁,幫忙找出學生學習的盲點,讓教學脈絡更清晰。
正式公開課當天,我因為擔心上課時間不足,一剛始上課直接讓學生連上CANVA簡報,開始共編。忙碌中,竟然忘了事前請學生看大螢幕,說明上課規則和任務內容,再讓學生打開電腦,也因為這樣,整堂課我一直看不到某些學生的目光,每個學生已經埋頭到筆電裡,沉浸在小小的方框裡,我僅能在學生個別的筆電螢幕上知道他們在做什麼、想什麼,看不到學生彼此互動討論,我心裡暗自反省,這是一大疏失下次絕不能再犯。
我觀察到大多學生進行分派的任務時用心的,認真地執行課堂任務和作業,老師分組報告中可以一一看見。今天最亮眼的是一號同學,從口頭報告中,他條理分明的表達和精神奕奕的口吻,在場所有老師都讚許他,不僅精準擷取文章重點,並且專注態度貫穿這個課堂,表現實在優異。
課後的議課時間,跟議課的老師們討論,或許分配給每個小組,每一個小組一台電腦。先在不打開筆電的狀況下進行口頭討論,再讓每個小組打開電腦編輯CANVA簡報。學生的操作時間也能放寬一些,讓學生有充裕的時間完成任務。當學生進行數位任務的時候,老師可以在大屏上顯示大的倒數計時,透過讓學生可以看見時間的流動,分配討論的節奏,老師也能將課堂中節奏的掌握得更收放自如。
在使用數位工具上,如何讓它是課室中帶來加分而不是阻力,真是教學的一大課題。關於這點我仍在學習中,尤其這一班學生有些學生一碰上筆電,靈魂整個像是被吸入,魂不守舍,課前得約法三章,和課中細心陪伴,才能讓學生專注於學習。
教學設計時,幾個問題一直反覆思索;組內共學、組間互學是是不是每個人都要一台載具?打開電腦的適當時機點在哪?每個流程都得一次次的修正,再次感謝今天觀課伙伴的協助,幫我看見我尚未看到的地方。
下次若在進行這堂課,我的設計會修改成全班共讀同一篇報導,分組討論出觀點,讓組別間多一些意見交流,最後形成幾點共識,讓孩子找出可以做改善環境的具體行動。
經過這次的公開課程,我更確信只有學生想過的才會是自己的,這次的公開課是開端,下次課程進行時,我會挑出幾個教學點來深化學習目標,多一些讓學習思考和討論的時間,幾番交流後再產出的想法,幫助學生可以更緊扣著學習目標,這樣才是讓學生內化成養分,培養永續陸域生命的環保素養。
說課 | 課程說明 |
指導學生 | 學生分享 |
學生線上成果 | 議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