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元璋老師

本文重點摘要

課堂風景的轉變

隨著12年國教課綱的推展,社會領域的學習風景已逐漸擺脫傳統依靠背誦記憶片段知識的樣貌,進而著重各類議題的思考探究,教師也透過各種能協助學生的學習策略來帶領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此時科技載具進入授課現場又成了社會領域教師的一個新挑戰。通常老師會先面對一個需要自我提問的問題:「如果科技載具進入我的教學現場,要怎麼進行教學設計,讓學生能夠學得更好?」,在「不刻意為了載具議題而強迫使用載具」的先決條件之下,從學習策略的角度切入,或許可以提供老師一個嶄新的思考面向。因為思考的主題是將眼光擺放在「學生如何去學習」,而不是讓自己受困在載具操作或是平台內容選擇的技術性問題。

學習的策略

筆者在這次的公開課中將重點擺放在利用四學的模式結合一些常見的學習策略來幫助學生進行有意義的探索活動,希望學生從教師事先篩選後提供的網路素材中探索並找出重點,然後透過T圖海報來呈現學生的探究歷程。教學設計中仍以傳統的學習策略來進行最後的統整,而載具的使用時機,是為了促進討論與給予不同組別不同資料的任務而生,試想如果在沒有載具的狀況下,這樣的教學設計很可能只能在電腦教室中進行,而且要讓學生自己透過關鍵字去找影片,然後在討論上也可能因電腦教室的座位安排而變得分散且困難。因此載具在這個教學方案中就發揮了價值,再者透過學習吧的平台,讓老師可以方便的組織探究素材,進行階層性的素材排列,如此一來才可以創造出新的課堂風景。

載具、平台與教學模式搭配方能達到教學目標-學生自學

情境的設計

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筆者先確立教學的目標,並透過研讀課綱的學習表現和學習內容來協助敘寫教學目標,接著思考情境的設計,用開啟藏寶盒找鑰匙的方式來引導學生進行學習的情境,而本質上就是用情境包裹兩個深淺差異的學習任務在其中,而載具就是找尋鑰匙的工具,鑰匙則可開啟另一個任務學習,同樣的再利用載具搭配學習吧來探索,探索的過程中則視需求使用四學模式來串連學習者之間或是學習者與教學者之間的互動,最後用海報T圖呈現探索結果。

透過與輔導員共備讓教學設計的思考更全面

新工具的反思

近來AI當道,筆者進行教學之時也正值輝達黃仁勳訪台掀起旋風式大眾討論的時點,諸多研習也常出現AI工具的應用,因此在設計上也導入讓學生對AI聊天機器人的發問,也特別提醒學生向AI發問所得的結果仍然需要與實際的知識相互對照檢核,不可盡信AI給你的答案,因此學生也能培養反思,科技運用給我們的答案是否就是唯一真實?某種潛在的課程亦由此開展,因為社會領域的學習有一個主軸就是反思與提問,當我們向AI提問時,也別忘了自我反思-「這就是正確解答了嗎?」,如此可以培養孩子對於各類議題呈現的資料或是說法的懷疑態度,將有助於形成素養。

載具關閉聚焦討論-組內互學
教師各組之間走動進行指導-教師導學
各組發表探索到的內容-組間互學

教案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