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浪潮下的教育新貌:看見孩子眼中的光芒

您是否曾好奇,當「數位學習」與「探究實作」在課堂中相遇,會激盪出什麼樣的火花?本次「線上諮詢聊天室」我們邀請了來自宜蘭國中的自然科老師吳宛如分享「數位學習融入探究與實作課程」。這位充滿活力、自稱「科學大正妹」的老師,不只在數位學習教案比賽中獲獎,更將教育熱情傾注於引導孩子尋找學習的「亮點」,避免「5C」的困境。

宛如老師分享的核心,是如何運用科技輔助教學,並落實何世敏教授提出的「四學」理念。這「四學」——學生自學組內共學組間互學教師導學,構建了一個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循環。老師提到,未來的世界充滿未知,八成的未來工作現在還不存在,因此我們不能再只用傳統模式填鴨知識。老師的角色,在於引導孩子「建構」知識與觀念。

在宛如老師的自然科學課堂裡,數位平台是協助教學的工具。孩子們不再是被動的「客人」,而是積極參與的「主人」。他們透過電腦、耳機與學習單進行「自學」預習,留下思考軌跡。接著在小組內熱烈「共學」討論,激盪想法。最特別的是「組間互學」,學生帶著討論結果,以「小老師」的身分跨組分享或接受同儕回饋。最後,老師會根據學生的學習數據和觀察,進行精準的「導學」,釐清概念、補充重點。

老師展示了豐富多元的教學手法,從分析會考題帶出實驗的重要性,到運用線上模擬實驗平台、指導學生將數據轉化為圖表,甚至讓孩子們扮演小小科學家,運用鏡面反射原理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例如幫助挪威小鎮恢復光照或讓住院兒童曬到太陽。整個過程中,孩子們眼神專注、充滿好奇與笑容,教室裡充滿了探究的活力。正如分享中提到,學生們雖然「很忙」,但忙得很有意義。

宛如老師的分享告訴我們,科技是輔助,老師才是關鍵。老師的核心價值、願意嘗試改變的勇氣,以及與社群夥伴共同備課成長的力量,是這一切成功的基石。看到孩子們在課堂中從「客人」變為「主人」,眼裡閃爍著探索的光芒,這正是數位學習融入探究實作最動人的教育風景。